系统性红斑狼疮
(Systemic lupus erythematosus)
类别: 健康风险
发生率: 144例/10万
简介
系统性红斑狼疮 (Systemic lupus erythematosus)
系统性红斑狼疮,是自身免疫介导的,以免疫性炎症为突出表现的弥漫性结缔组织病。 临床症状多样,早期症状往往不典型。
1.全身症状
活动期患者大多数有全身症状。约90%的患者在病程中出现各种热型的发热,尤以低、中度热为常见,发热应除外感染因素,尤其是在免疫抑制剂治疗中出现的发热。此外尚可有疲倦、乏力、体重下降等。
2.皮肤与黏膜
80%患者在病程中出现皮疹,包括颊部呈蝶形分布的红斑、盘状红斑、指掌部和甲周红斑、指端缺血、面部及躯干皮疹,其中以颊部蝶形红斑最具特征性。与SLE相关的特殊皮肤型红斑狼疮有:①亚急性皮肤型红斑狼疮:皮疹广泛,位于暴露部位,病变表浅,呈对称性,有时尚可形成疱状或大疱状,愈合不留瘢痕;②深层脂膜炎型:此型较少见,累及真皮深层及皮下脂肪层,不累及表皮,表现为皮下结节,但有时可与上覆皮肤粘连而将皮肤拉成脐形。40%患者在日晒后出现光过敏,有的甚至诱发SLE的急性发作。浅表皮肤血管炎可表现为网状青斑,30%患者在急性期出现口腔溃疡伴轻微疼痛,40%患者有脱发,30%患者有雷诺现象。SLE皮疹多无明显瘙痒,明显瘙痒者提示过敏,免疫抑制剂治疗后的瘙痒性皮疹应注意真菌感染。接受激素和免疫抑制剂治疗的SLE患者,若不明原因出现局部皮肤灼痛,有可能是带状疱疹的前兆。在免疫抑制和(或)抗生素治疗后的口腔糜烂,应注意口腔真菌感染。
3.浆膜炎
半数以上患者在急性发作期出现多发性浆膜炎,包括双侧中小量胸腔积液,中小量心包积液。
4.肌肉骨骼
关节痛是常见的症状之一,出现在指、腕、膝关节,伴红肿者少见。常出现对称性多关节疼痛、肿。10%的患者因关节周围肌腱受损而出现Jaccoud关节病,其特点为可复的非侵蚀性关节半脱位,可以维持正常关节功能,关节X线片多无关节骨破坏。可以出现肌痛和肌无力,5%~10%出现肌炎。有小部分患者在病程中出现股骨头坏死,目前尚不能肯定是由于本病所致,或为糖皮质激素的不良反应之一。
5.肾
几乎所有患者的肾组织都有病理变化。
6.心血管
患者常出现心包炎,可为纤维蛋白性心包炎或渗出性心包炎,但心包填塞少见。约10%患者有心肌损害,可有气促、心前区不适、心律失常,严重者可发生心力衰竭导致死亡。SLE可出现疣状心内膜炎(Libman-Sack心内膜炎),病理表现为瓣膜赘生物,与感染性心内膜炎不同,其常见于二尖瓣后叶的心室侧,且并不引起心脏杂音性质的改变。通常疣状心内膜炎不引起临床症状,但可以脱落引起栓塞,或并发感染性心内膜炎。SLE可以有冠状动脉受累,表现为心绞痛和心电图ST-T改变,甚至出现急性心肌梗死。除冠状动脉炎可能参与了发病外,长期使用糖皮质激素加速了动脉粥样硬化,抗磷脂抗体导致动脉血栓形成。
7.肺
约35%的患者有胸腔积液,多为中小量、双侧性。除因浆膜炎所致外,部分是因低蛋白血症引起的漏出液。患者可发生狼疮肺炎,表现为发热、干咳、气促,肺X线可见片状浸润阴影,多见于双下肺,有时与肺部继发感染很难鉴别。SLE所引起的肺间质性病变主要是急性和亚急性期的磨玻璃样改变和慢性期的纤维化,表现为活动后气促、干咳、低氧血症,肺功有色检查常显示弥散功能下降。约2%患者合并弥漫性肺泡出血(DAH),病情凶险,病死率高达50%以上。临床主要表现为咳嗽、咯血、低氧血症、呼吸困难,胸片显示弥漫肺浸润,血红蛋白下降及血细胞比容减低常是较特征性表现。对于临床症状不典型、鉴别诊断有困难的患者,在肺泡灌洗液或肺活检标本的肺泡腔中发现大量充满含铁血黄素的巨噬细胞,或者肺泡灌洗液呈血性,而无脓液或其他病原学证据,对于DAH的诊断具有重要意义。10%~20%SLE存在肺动脉高压,其发病机制包括肺血管炎、雷诺现象、肺血栓栓塞和广泛肺间质病变。
8.神经系统
又称神经精神狼疮。轻者仅有偏头痛、性格改变、记忆力减退或轻度认知障碍;重者可表现为脑血管意外、昏迷、癫痫持续状态等。存在上述表现,并除外感染、药物等继发因素的情况下,结合影像学、脑脊液、脑电图等检查可诊断NP-SLE。少数患者出现脊髓损伤,表现为截瘫、大小便失禁等,虽经治疗后往往有后遗症,脊髓的磁共振检查可明确诊断。有NP-SLE表现的均为病情活动者。引起NP-SLE的病理基础为脑局部血管炎的微血栓,来自心瓣膜赘生物脱落的小栓子,或有针对神经细胞的自身抗体,或并存抗磷脂抗体综合征。中枢神经受累者腰椎穿刺检查一部分颅内压升高,脑脊液蛋白量增高,白细胞数增高,少数病例葡萄糖量减少。影像学检查对NP-SLE诊断有帮助。
9.消化系统表现
约30%患者有食欲减退、腹痛、呕吐、腹泻或腹水等,其中部分患者以上述症状为首发,若不警惕,易于误诊。约40%患者血清转氨酶升高,肝不一定肿大,一般不出现黄疽。少数可并发急腹症,如胰腺炎、肠坏死、肠梗阻,这些往往与SLE活动性相关。消化系统症状与肠壁和肠系膜的血管炎有关。有消化道症状者需首先除外继发的各种常见感染、药物不良反应等病因。
10.血液系统表现
活动性SLE中血红蛋白下降、白细胞和(或)血小板减少常见。其中10%属于Coombs试验阳性的溶血性贫血。血小板减少与血清中存在抗血小板抗体、抗磷脂抗体以及骨髓巨核细胞成熟障碍有关。约20%患者有无痛性轻或中度淋巴结肿大,以颈部和腋下为多见。淋巴结病理往往表现为淋巴组织反应性增生,少数为坏死性淋巴结炎。约15%患者有脾大。
11.抗磷脂抗体综合征
可以出现在SLE的活动期,其临床表现为动脉和(或)静脉血栓形成,习惯性自发性流产,血小板减少,患者血清不止一次出现抗磷脂抗体。SLE患者血清可以出现抗磷脂抗体不一定是APS,APS出现在SLE为继发性APS。
12.干燥综合征
有约30%的SLE有继发性干燥综合征并存,有唾液腺和泪腺功能不全。
13.眼
约15%患者有眼底变化,如出血、视乳头水肿、视网膜渗出物等。其原因是视网膜血管炎。另外血管炎可累及视神经,两者均影响视力,重者可数日内致盲。早期治疗,多数可逆转。
患病率
据统计,系统性红斑狼疮患病率143.7/10万。女性的患病率比男性高 6 倍,非洲裔美国人的患病率比白人几乎高两倍,美国南部的患病率最高。
致病原因
本病病因至今尚未肯定,大量研究显示遗传、内分泌、感染、免疫异常和一些环境因素与本病的发病有关。
在遗传因素、环境因素、雌激素水平等各种因素相互作用下,导致T淋巴细胞减少、T抑制细胞功能降低、B细胞过度增生,产生大量的自身抗体,并与体内相应的自身抗原结合形成相应的免疫复合物,沉积在皮肤、关节、小血管、肾小球等部位。在补体的参与下,引起急慢性炎症及组织坏死(如狼疮肾炎),或抗体直接与组织细胞抗原作用,引起细胞破坏(如红细胞、淋巴细胞及血小板壁的特异性抗原与相应的自身抗体结合,分别引起溶血性贫血、淋巴细胞减少症和血小板减少症),从而导致机体的多系统损害。
预防措施
系统性红斑狼疮是一种自身免疫性疾病,因此一旦患病,不但侵蚀着患者好的皮肤,同时也会引发严重的并发症状,因此我们在日常生活中一定要做好对这种疾病的预防工作。
1.加强普查与宣传:加强对自身免疫性疾病的流行病学的调查工作,建立专科咨询门诊,组织病友会,及时发现病人。
2.提高医务人员的诊治水平:随着免疫学及其他基础医学的发展,自身免疫性疾病的研究也相应发展,因此加强理论学习,不断提高医务人员诊断及治疗本类疾病的水平,是早期发现,及时治疗的重要措施。
3.开展并逐渐普及自身免疫性疾病的实验室检测技术:有些自身免疫性疾病的组织病理改变已很明显,但无典型的临床表现,因此需要免疫检测技术的协助,其中包括检测对某种自身免疫性疾病有特殊诊断意义的抗体。
4.避光及消除疲劳:疲劳是SLE最常见的表现,它是多因素作用的结果,解除疲劳还需要依赖潜在病因鉴别。光过敏也可导致患者疲劳,常规的遮光伞和防晒 乳以及防护服非常重要。
5.预防感染:由于SLE体内的免疫功能紊乱以及长期免疫抑制剂的应用,合并感染是很常见的,对于不能解释的发热应积极就医,而不要立即想到是狼疮复发。合理的应用糖皮质激素和免疫抑制剂并及时调整剂量和应用时间能够减少感染的风险。
6.适当休息与锻炼:SLE患者的另一突出特征是久坐的生活方式、疾病的慢性过程、精神压抑及纤维肌痛等可使SLE患者的运动明显减少。SLE患者的有氧运动如水疗法和散步 等锻炼是SLE患者非药物治疗方案的一部分。重症活动期患者应卧床休息,缓解期及轻症患者可适当运动或从事非体力性工作。锻炼有助于防止长期类固醇激素治 疗造成的肌肉萎缩及骨质疏松。
7.保持乐观的情绪:现代免疫学研究证明,机体的免疫功能同样受神经和内分泌因素的调节,因此保持乐观的情绪对维持机体的正常免疫调节功能是很重要的。
8.劳逸结合:中医历来主张饮食有节,起居有常,不妄作劳是强身健体的主要措施。生活规律,节制饮食,劳逸适度,才能保持精力充沛和体魄健壮,避免外在致病因素的侵袭。
9.避免诱发因素:例如当夏季到来时,阳光直射,容易加剧SLE病人的皮肤损害,甚至引起全身病情的波动,曝晒加上劳累常使病情剧烈变化,发生脑、心损害。需要时可加涂防日光药物如3%奎宁软膏、复方二氧化钛软膏、10%对氨安息香酸软膏等,其他如寒冷、X射线等过多暴露接触,也能引起本病的加剧,不可忽视。
治疗措施
系统性红斑狼疮目前虽不能根治,但合理治疗后可以缓解,尤其是早期患者。治疗原则是活动且病情重者,予强有力的药物控制,病情缓解后,则接受维持性治疗。现将用于本病的药物叙述如下:
1.糖皮质激素(简称激素)
一般选用泼尼松或甲泼尼龙,只有鞘内注射时用地塞米松。
对不甚严重病例,可先试用泼尼松每日0.5~1mg/kg,晨起顿服,病情稳定后2周或疗程8周内,开始以每1~2周减10%的速度缓慢减量,减至小于每日0.5mg/kg后,减药速度按病情适当调慢;如果病情允许,维持治疗的激素剂量尽量小于泼尼松每日10mg。长期使用激素会出现以下不良反应,如向心性肥胖、血糖升高、高血压、诱发感染、股骨头无菌性坏死和骨质疏松等,应予以密切监测。
激素冲击疗法:用于急性暴发性危重系统性红斑狼疮,如急进性肾衰竭、NP-SLE的癫痫发作或明显精神症状、严重溶血性贫血等,即用甲泼尼龙500~1000mg,溶于5%葡萄糖250ml中,缓慢静脉滴注每天1次,连用3天为1疗程,接着使用如上所述的大剂量泼尼松,如病情需要,1周后可重复使用,这样能较快控制SLE暴发。
2.免疫抑制剂
活动程度较严重的系统性红斑狼疮,应同时给予大剂量激素和免疫抑制剂,后者常用的是环磷酰胺或硫唑嘌呤。加用免疫抑制 剂有利于更好地控制SLE活动,减少SLE暴发,以及减少激素的需要量。狼疮肾炎用激素联合CTX治疗,会显著减少肾衰竭的发生。
2.1环磷酰胺 CTX冲击疗法,每次剂量0.5~1.0g/m2体表面积,加入0.9%氯化钠溶液250ml内,静脉缓慢滴注,时间要超过1小时。除病情危重每2周冲击1次外,通常每4周冲击1次,冲击8次后,如病情明显好转(如尿蛋白转阴),则改为每3月冲击一次,至活动静止后至少1年,可停止冲击,冲击疗法比口服疗效好。CTX口服剂量为每日l~2mg/kg,分2次服。CTX有胃肠道反应、脱发、肝损害等不良反应,尤其是血白细胞减少,应定期作检查,当血白细胞<3×109/L时,暂停使用。
2.2硫唑嘌呤:适用于中等度严重病例,脏器功能恶化缓慢者。硫唑嘌呤不良反应主要是骨髓抑制、肝损害、胃肠道反应等,剂量每日l~2mg/kg。
2.3环孢素:每日5mg/kg,分2次口服,服用3个月。以后每月减少1mg/kg,至3mg/kg作维持治疗。其主要不良反应为肾、肝损害,使用期间应予以监测。在需用CTX的病例,由于血白细胞减少而暂不能使用者,亦可用本药暂时替代。
2.4吗替麦考酚酯(mycophenolate mofetil,MMF):其活性代谢物为霉酚酸酯。剂量为每日1~2g/kg,分2次口服。它对白细胞、肝肾功能影响小。
2.5抗疟药:羟氯喹每次0.1~0.2g,每日2次。氯喹每次0.25g,每日1次,对皮疹、关节痛及轻型患者有效。它对血象、肝肾功影响很小,久服后可能对视力有一定影响,氯喹可造成心肌损害。
2.6雷公藤总苷:每次20mg,每日3次。对本病有一定疗效。不良反应主要为对性腺的毒性,可发生停经、精子减少,尚有肝损害、胃肠道反应、白细胞减少等。
3.静脉注射大剂量免疫球蛋白(IVIG)
适用于某些病情严重或(和)并发全身性严重感染者,对重症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有效,一般每日0.4g/kg,静脉滴注,连续3~5天为一个疗程。
4.控制并发症及对症治疗
根据病情选择治疗方案:
4.1轻型:以皮损和(或)关节痛为主,则可选用羟氯喹(或氯喹),辅以非甾体类抗炎药。治疗无效应早服激素,每日量为泼尼松0.5mg/kg。
4.2一般型:有发热、皮损、关节痛及浆膜炎,并有轻度蛋白尿,宜用泼尼松,每日量为0.5~1mg/kg。
4.3狼疮肾炎:见狼疮肾炎。
4.4NP-SLE:甲泼尼龙冲击疗法和泼尼松每日1mg/kg,同时CTX冲击治疗,也可选用鞘内注射地塞米松10mg及甲氨蝶呤10mg,每周一次。有抽搐者同时给抗癫痫药、降颅压等支持对症治疗。
4.5溶血性贫血或(和)血小板减少:予甲泼尼龙冲击和泼尼松每日1mg/kg,根据病情加用IVIG。
4.6抗磷脂抗体综合征:予抗血小板药及华法林。
4.7缓解期:病情控制后,尚需接受长期维持治疗。应使用不良反应最少的药物和用量最小有效剂量,以达到抑制疾病复发的目的,例如可每日晨服泼尼松5~10mg。
5.一般治疗
非药物性一般治疗殊为重要,必须:
5.1进行心理治疗使患者对疾病树立乐观情绪;
5.2急性活动期要卧床休息,病情稳定的慢性患者可适当工作,但注意勿过劳;
5.3及早发现和治疗感染;
5.4避免使用可能诱发狼疮的药物,如避孕药等;
5.5避免强阳光暴晒和紫外线照射;
5.6缓解期才可作防疫注射,但尽可能不用活疫苗。
6.血浆置换
通过清除血浆中循环免疫复合物、游离的抗体、免疫球蛋白及补体成分,使血浆中抗体滴度减低,并改善网状内皮系统的吞噬功能,对于危重患者或经多种治疗无效的患者有迅速缓解病情的功效。
7.人造血干细胞移植
是通过异体或自体的造血干细胞植入受体内而获得造血和免疫功能重建的医疗手段。其可能的作用机制如下:
7.1患者在免疫清除治疗后的免疫功能重建过程中,可以对自身抗原重新产生耐受。
7.2在免疫治疗过程中,对自身抗原反应的细胞克隆凋亡,达到新的免疫平衡,异常免疫反应减弱,自身抗体减少,有利于组织免疫损伤的修复。多项研究已经证实,人造血干细胞移植可以使传统免疫抑制剂治疗无效的患者病情得以缓解,但移植后复发是自体干细胞移植的突出问题,其远期疗效尚待长期随访后确定。
8.生物制剂
可以将目前治疗SLE的生物制剂分为以下几类:
8.1改变细胞因子活化和调节;
8.2抑制T细胞活化并诱导T细胞耐受、阻断T-B细胞相互作用;
8.3作用于B细胞以减少B细胞产生抗dsDNA抗体;
8.4抑制补体活化。目前用于临床和临床试验治疗SLE的药物主要有抗CD20单抗(利妥苷单抗,rituximab)和CTLA-4。
生物制剂的应用为SLE治疗尤其是难治性复发患者开辟了一条新途径。然而,目前报道或研究多为小样本量,其在SLE治疗中的定位还需大规模、长期随访研究。
相关SNP(6)
SNP | 基因型 | 评价 | 说明 |
---|---|---|---|
Rs2280714 | AA | bad | 系统性红斑狼疮的风险增加 |
AG | bad | 系统性红斑狼疮的风险增加 | |
GG | good | 系统性红斑狼疮的风险正常 | |
Rs7574865 | GG | good | 系统性红斑狼疮的风险正常 |
GT | bad | 系统性红斑狼疮的增加 | |
TT | bad | 系统性红斑狼疮的风险显著增加 | |
Rs1143679 | AA | bad | 系统性红斑狼疮的增加 |
AG | bad | 系统性红斑狼疮的增加 | |
GG | good | 系统性红斑狼疮的风险正常 | |
Rs2004640 | GG | good | 系统性红斑狼疮的风险正常 |
GT | bad | 系统性红斑狼疮的增加 | |
TT | bad | 系统性红斑狼疮的增加 | |
Rs10488631 | CC | bad | 系统性红斑狼疮的增加 |
CT | bad | 系统性红斑狼疮的增加 | |
TT | good | 系统性红斑狼疮的风险正常 | |
Rs10181656 | CC | good | 系统性红斑狼疮的风险正常 |
CG | bad | 系统性红斑狼疮的增加 | |
GG | bad | 系统性红斑狼疮的风险增加 |
本文经过桔子生物授权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