胰腺癌

0

胰腺癌
(pancreatic cancer)

类别: 健康风险

发生率: 4例/10万

简介

胰腺癌 (Pancreatic cancer)
胰腺癌是一种比较常见的恶性肿瘤,占全部恶 性肿瘤的2%。约95%的胰腺癌为导管细胞腺癌,其具有恶性度高,早期诊断率低,疗效欠佳,预后差等特点 。
胰腺癌临床表现取决于癌的部位、病程早晚、有无转移以及邻近器官累及的情况。其临床特点是整个病程短、病情发展快和迅速恶化。最多见的是上腹部饱胀不适、疼痛。虽然有自觉痛,但并不是所有病人都有压痛,如果有压痛则和自觉痛的部位是一致的。主要有以下症状:
1.腹痛,疼痛是胰腺癌的主要症状,不管癌位于胰腺头部或体尾部均有疼痛。除中腹或左上腹、右上腹部疼痛外,少数病例主诉为左右下腹、脐周或全腹痛,甚至有睾丸痛,易与其他疾病相混淆。当癌累及内脏包膜、腹膜或腹膜后组织时,在相应部位可有压痛。
2.黄疸,黄疸是胰腺癌,特别是胰头癌的重要症状。黄疸属于梗阻性,伴有小便深黄及陶土样大便,是由于胆总管下端受侵犯或被压所致。黄疸为进行性,虽可以有轻微波动,但不可能完全消退。黄疸的暂时减轻,在早期与壶腹周围的炎症消退有关,晚期则由于侵入胆总管下端的肿瘤溃烂腐脱,壶腹肿瘤所产生的黄疸比较容易出现波动。胰体尾癌在波及胰头时才出现黄疸。有些胰腺癌病人晚期出现黄疸是由于肝转移所致。约1/4的病人合并顽固性的皮肤瘙痒,往往为进行性。
3.消化道症状,最多见的为食欲不振,其次有恶心、呕吐,可有腹泻或便秘甚至黑便,腹泻常常为脂肪泻。食欲不振和胆总管下端及胰腺导管被肿瘤阻塞,胆汁和胰液不能进入十二指肠有关。胰腺的梗阻性慢性胰腺炎导致胰腺外分泌功能不良,也必然会影响食欲。少数病人出现梗阻性呕吐。约10%病人有严重便秘。由于胰腺外分泌功能不良而致腹泻:脂肪泻为晚期的表现,但较罕见。胰腺癌也可发生上消化道出血,表现为呕血、黑便。脾静脉或门静脉因肿瘤侵犯而栓塞,继发门静脉高压症,也偶见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大出血。
4.消瘦、乏力,胰腺癌和其他癌不同,常在初期即有消瘦、乏力。
5.腹部包块,胰腺深在,于后腹部难摸到,腹部包块系癌肿本身发展的结果,位于病变所在处,如已摸到肿块,多属进行期或晚期。慢性胰腺炎也可摸到包块,与胰腺癌不易鉴别。
6.症状性糖尿病,少数病人起病的最初表现为糖尿病的症状,即在胰腺癌的主要症状如腹痛、黄疸等出现以前,先患糖尿病,以至伴随的消瘦和体重下降被误为是糖尿病的表现,而不去考虑胰腺癌:也可表现为长期患糖尿病的病人近来病情加重,或原来长期能控制病情的治疗措施变为无效,说明有可能在原有糖尿病的基础上又发生了胰腺癌。
7.血栓性静脉炎,晚期胰腺癌患者出现游走性血栓性静脉炎或动脉血栓形成。
8.精神症状,部分胰腺癌患者可表现焦虑、急躁、抑郁和个性改变等精神症状。
9.腹水,一般出现在胰腺癌的晚期,多为癌的腹膜浸润、扩散所致。腹水可能为血性或浆液性,晚期恶病质的低蛋白血症也可引起腹水。
10.其他,此外,患者常诉发热、明显乏力。可有高热甚至有寒战等类似胆管炎的症状,故易与胆石症、胆管炎相混淆。当然有胆道梗阻合并感染时,亦可有寒战、高热。部分患者尚可有小关节红、肿、痛、热、关节周围皮下脂肪坏死及原因不明的睾丸痛等。锁骨上、腋下或腹股沟淋巴结也可因胰腺癌转移而肿大发硬。
患病率
每十万人发病率:3.9/10万
据世界卫生组织公布的统计资料,2008年全世界新发胰腺癌病例278 684例,发病率为3.9/10万,占全部恶性肿瘤新发病的2.2%,居第13位。其中男性144 859例,女性 133 825例,男、女性新发病例比约为1.1∶1。全球各大洲新发胰腺癌病例由高到低排列为:亚洲107 810例(38.7%)、欧洲94 075例(33.8%)、北美洲41 379例(14.8%)、南美洲23 525例 (8.4%)、非洲9 132例(3.3%)、大洋洲2 763例 (1.0%)。
胰腺癌的发病率在我国也逐年上升。2008年我国新发胰腺癌病例44217例,发病率为2.8/10万;死亡病例 39 817例,病死率为2.5/10万。胰腺癌在我国主要危及中老年人,60岁以上者约占70%,80-85岁为死亡的高峰期,其已成为引起我国人口死亡的十大恶性肿瘤之一。我国胰腺癌的发病率在地区分布上也存在明显差异。研究表明,东北和华东地区标化病死率高于华北、华中、华南、西北及西南地区, 城市高于农村2-4倍。病死率最高的省市为上海、天津、辽宁、黑龙江、江苏、吉林、北京及宁夏回族自治区,最低的为湖南省和广西壮族自治区。上海是我国胰腺癌发病率最高的城市,在2002~2006年间胰腺癌的标化发病率为6.22/10万,已居世界中等发病水平,尤其是65岁以上老年人的发病率已达到高发国家水平。其中男性发病率为7.39/10万,女性为5.14/10万,男、女性发病率比为1.18∶1。
致病原因
胰腺癌发病受遗传因素、环境因素和疾病因素等多个方面影响。
1. 遗传因素
1.1 基因突变,胰腺癌发生可能与多种基因突变引起的遗传易感性提高有关 。
1.2 基因多态性,研究发现:烟草等外源性致癌物可以造成体内胰腺组织DNA损伤,促进癌基因激活与抑癌基因失活,参与胰腺癌发生。但胰腺组织的外源性致癌物代谢酶可以避免DNA损伤,维护基因组的稳定,从而产生抑癌作用。因此,外源性致癌物代谢酶的基因多态性可能引起个体胰腺癌遗传易感性的差异 。
1.3 表观遗传,表观遗传是指在研究染色质重塑、DNA甲基化及组蛋白修饰、X染色体失活、非编码RNA( miRNAs )调控等过程中发现DNA序列不发生变化,但基因表达却发生了可遗传性的改变,这种现象现已广泛存在于多种肿瘤的发生过程。
2. 环境因素
胰腺癌发病除了受遗传因素的影响外还可能与环境因素有关。研究发现:在诱发 胰腺癌的诸多危险因素中,吸烟是目前唯一公认的危险因素,相对危险度为1.75,吸烟者较非吸烟者胰腺癌发病的危险高2.5~3.6倍,并呈剂量反应关系;饮酒在胰腺癌发病中的直接作用尚存在争议,但过量饮酒可以诱发慢性胰腺炎而致癌;大量高脂、高胆固醇饮食导致的过度肥胖可能增加胰腺癌发病的危险,体质量指数可能与胰腺癌发病呈正相关;另外,胰腺癌发病还可能与气候条件、空气污染、危险职业暴露等环境因素相关。
3. 疾病因素
3.1 慢性胰腺炎,研究认为由酒精、胆石症、遗传因素等病因引起的慢性胰腺炎是胰腺癌发病的危险因素,相对危险度为14;而急性胰腺炎诱发胰腺癌的危险较低,因 而推测慢性胰腺炎可能与胰腺癌发病存在一定的联系,
3.2 糖尿病,糖尿病是胰腺癌的早期临床症状,约60%-81%的胰腺癌患者表现为糖耐量降低或发生糖尿病,尤其是II型糖尿病及晚发性糖尿病可能与胰腺癌发病存在一定的联系。
3.3 其他疾病,胰腺癌发病还与胆囊炎、胆囊切除术后、幽门杆菌感染、胃大部切除术后、阑尾切除术后、免疫缺陷等疾病有关,具体机制尚不清楚。Schrumpf等研究发现在原发性硬化性胆管炎患者中胰腺癌发病的危险比一般人群高14倍。
4. 其他     一些职业暴露可能提高患癌风险,例如橡胶制造、塑料制造、化学生产、制药业、金属业、干 洗业等加工过程中对多环芳烃等化学物质的暴露可能与胰腺癌发病有关,但最近一项荟萃分析却得出结论,多环芳烃类化合物并不增加胰腺癌发病危险。此外,DDT等杀虫剂可能有利于胰腺癌的发生。

预防措施

从目前研究结果来看,控制吸烟是降低胰腺癌发病率最重要的措施,增加新鲜水果和蔬菜摄入,饮食营养均衡,保持正常体重,均可降低胰腺癌危险性。
1. 戒酒:尽管目前对饮酒是否会引起胰腺癌尚无定论,但是减少饮酒,尤其少饮和不饮高酒精含量饮料可避免发生胰腺炎,也可能会避免或减少发生胰腺癌的可能性。此外,要避免吸烟、饮酒和摄入高脂肪、高蛋白质饮食的综合作用。
2. 戒烟:尤其要教育青少年不吸烟。每天吸烟量和烟龄长短与胰腺癌发生成正相关,从少年时期即开始吸烟者更易患胰腺癌。
3. 提倡低脂肪、低蛋白质、高纤维素和高维生素饮食:Gold等发现新鲜水果和蔬菜可预防胰腺癌的发生。Correa等在洛杉矶所作的调查也表明:水果或橘汁(含维生素C)能显著减少胰腺癌发生率。Farrow和Davis的研究则认为:水果、蔬菜和维生素A、C与胰腺癌的发病率无关,而增加钙的摄入则可减少发生胰腺癌的几率,尤其是对65岁以上的男性作用更明显。有资料表明:大量增加饮食中糖类的比重所致的高热卡饮食与胰腺癌的发生成正相关,而长期进高纤维素饮食则与胰腺癌的发生成负相关。此外,要减少咖啡的消耗量,尤其要避免饮用去咖啡因咖啡。
4. 减少环境致病因素:良好的环境因素对预防胰腺癌具有重要作用。应减少或避免接触放射性物质,对从事放射性工作的人员应采取良好的防护措施。应减少病毒感染的机会,尤其是流行性病毒感染。避免长期接触与胰腺癌发生有关的物质,如某些金属、焦炭、煤气、石棉、祛脂剂、β-萘酚胺、联苯胺、甲基胆蒽、N-亚硝基甲胺、乙酰氨基芴和烃化物等,并尽可能采取良好的防护措施。
5. 减少或防止相关性疾病发生:为减少胰腺癌的发生,应采取相应措施防止发生糖尿病、慢性胰腺炎和胆石症。提高妇女卫生保健工作,避免多次流产、卵巢切除和子宫内膜增生等疾病。及时纠正各种内分泌紊乱。

治疗措施

1. 手术治疗
手术切除仍是迄今为止胰腺癌综合治疗体系中最核心的部分,能否根治性切除肿瘤是影响胰腺癌预后重要因素。
根治性手术,1935年Whipple首次实施了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其间,该术式经历了许多挑战及演变。目前仍是胰腺癌的常规术式。目前主张进行合理的胰腺癌根治术,切除范围文献报道:(1)肝总管中部以下的胆道及周围淋巴结;(2)肝总动脉和腹腔动脉旁淋巴结;(3)远端1/2胃,十二指肠和10cm空肠;(4)胰头颈部,在门脉左侧切断胰腺;(5)肠系膜上动脉右侧的软组织;(6)肠系膜及肠系膜根部淋巴结;(7)下腔静脉部分腹主动脉前的腹膜及软组织,如肿瘤仅局部浸润门静脉,可切除部分门静脉。
姑息性手术,对于局部进展胰腺癌病人,有作者指出即使无法获得R0切除,行姑息性胰十二指肠切除术较仅行旁路手术或不手术者生存时间能明显延长。晚期胰腺癌病人如出现梗阻性黄疸、十二指肠梗阻以及顽固性疼痛等症状时,应积极进行姑息治疗。既往多采用胆管空肠Roux⁃en⁃Y吻合解除胆道梗阻,同时附加胃空肠吻合,以解除或预防十二指肠梗阻。
2. 化疗
化疗是胰腺癌有效的治疗手段之一,2006年美国临床肿瘤学会年会上公布了美国放射治疗肿瘤学协作组(RTOG)9704研究结果,确认了吉西他滨在胰腺癌辅助治疗中比 5⁃FU更具优势。2007年公布的 CONKO⁃001 研究进一步证实了上述结论。目前吉西他滨已成为国内外治疗胰腺癌一线化疗药物。
3. 放疗
术前放化疗,又称新辅助放化疗,可使部分相对敏感的肿瘤细胞死亡,肿瘤体积减小,从而达到改善临床分期、提高手术切除率的作用,目前多用于无法根治性切 除的病人。我院研究发现,术前动脉灌注化疗可使肿瘤组织结构明显破坏,肿瘤细胞发生凋亡,小血管内膜增厚及炎症反应。
术中放疗,可分为术中电子束放射治疗和术中放射性粒子植入等。以术中放疗为基础的联合治疗已成为日本及欧美国家比较成熟的胰腺癌治疗方案。Staley等采用术前放化疗联合术中放疗使可切除胰腺癌的平均生存时间达19个月。
物理治疗,物理治疗对许多肿瘤均有一定的效果,国内部分单位或实验室已开展如冷冻、光动力治疗、射频、高能聚焦超声治疗、微波固化等物理疗法,取得了一定疗效。但由于其可能导致出血、胰腺炎、肠瘘等并发症,并未广泛应用,仍需继续加强此方面基础与临床研究。
生物治疗,肿瘤生物治疗是利用生物工程的方法,抑制或杀伤肿瘤细胞,达到消灭肿瘤的目的。目前应用于胰腺癌治疗研究较多的包括免疫治疗、基因治疗和分子靶向治疗。

相关SNP(5)

SNP 基因型 评价 说明
Rs505922 CC bad 胰腺癌的风险略微增加
CT bad 胰腺癌的风险略微增加
TT good 胰腺癌的风险正常
Rs3790844 CC good 胰腺癌的风险略微降低
CT good 胰腺癌的风险略微降低
TT good 胰腺癌的风险正常
Rs2227928 CC bad 胰腺癌综合治疗效果较差
CT bad 胰腺癌综合治疗效果较差
TT good 胰腺癌的治疗效果正常
Rs1801516 AA bad 胰腺癌的风险增加
AG good 胰腺癌的风险正常
GG good 胰腺癌的风险正常
Rs9543325 CC bad 胰腺癌的风险略微增加
TT good 胰腺癌的风险降低
CT good 胰腺癌的风险略微降低

 

本文经过桔子生物授权转载

关于作者

DNA百科 - 架起基因检测与个人间的桥梁

留言